為了自定義一個模板標簽,你需要告訴Django當遇到你的標簽時怎樣進行這個過程。
當Django編譯一個模板時,它將原始模板分成一個個 節點 。每個節點都是 django.template.Node 的一個實例,并且具備 render() 方法。 于是,一個已編譯的模板就是 節點 對象的一個列表。 例如,看看這個模板:
1
2
3
4
5
6
7
8
|
Hello, {{ person.name }}. { % ifequal name.birthday today % } Happy birthday! { % else % } Be sure to come back on your birthday for a splendid surprise message. { % endifequal % } |
被編譯的模板表現為節點列表的形式:
- 文本節點: "Hello, "
- 變量節點: person.name
- 文本節點: ".\n\n"
- IfEqual節點: name.birthday和today
當你調用一個已編譯模板的 render() 方法時,模板就會用給定的context來調用每個在它的節點列表上的所有節點的 render() 方法。 這些渲染的結果合并起來,形成了模板的輸出。 因此,要自定義模板標簽,你需要指明原始模板標簽如何轉換成節點(編譯函數)和節點的render()方法完成的功能 。
在下面的章節中,我們將詳細解說寫一個自定義標簽時的所有步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