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程通信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線程之間相互發送信號。另外,線程通信還能夠使得線程等待其它線程的信號,比如,線程B可以等待線程A的信號,這個信號可以是線程A已經處理完成的信號
Wait()方法
-中斷方法的執行,使本線程等待,暫時讓出cpu的使用權,并允許其他線程使用這個同步方法
Notify()方法
-喚醒由于使用這個同步方而處于等待線程的某一個結束等待
Notifyall()方法
喚醒所有由于使用這個同步方法而處于等待的線程結束等待
什么時候使用wait方法
當一個線程使用的同步方法中用到某個變量,而此變量又需要其他線程修改才能符合本線程的需要,那么可以在同步方法中使用wait()方法
在這里我以課上的一個例子為例,簡述一下wait和notify的作用
我們已經知道開啟多線程中,如賣票,每個窗口賣的票的順序是隨機的,如果我們有2個賣票窗口,規定100張票必須輪流賣,A窗口賣完一張票之后下一張票一定是由B窗口賣的,我們如何實現這個功能?
首先我想的是可以設置一個if語句,if(i%2==0)則線程1運行,否則則線程2運行,但是線程1和線程2的運行是隨機的,不能規定由i的大小來確定誰運行
那我們可以用線程中的wait()和notify()
線程1運行完之后等待一下,然后線程2運行,線程2運行完之后再喚醒線程1然后再次
線程1運行完之后等待一下,然后線程2運行,線程2運行完之后再喚醒線程1
這樣的話可以輪流運行線程1和線程2
我們已打印10個數為例子來編寫程序,一共建2個類Myprint和MyprintTest
Myprint.java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|
public class Myprint implements Runnable { private int i= 0 ; @Override public void run() { try { print(); 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 // TODO Auto-generated catch block e.printStackTrace(); } }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rint(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{ while (i< 10 ){ System.out.println(Thread.currentThread().getName()+ ":" +i); i++; notify(); try { wait(); 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 e.printStackTrace(); } } } } |
結果如圖
可以看到已經實現了線程1和線程2相互交替打印
只需理解運行過程即可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|
while (i< 10 ){ System.out.println(Thread.currentThread().getName()+ ":" +i); i++; notify(); try { wait(); 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 e.printStackTrace(); } } } } |
當i<10時,打印線程1,然后執行喚醒,由于前面沒有線程所以這一步不執行,然后線程1等待,執行完線程2喚醒前面的線程即線程1,然后打印線程1,
這個過程一直執行下去直到跳出循環,所以我們可以實現輪流運行
總結
以上就是本文關于淺談線程通信wait,notify作用的全部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參閱本站其他相關專題,如有不足之處,歡迎留言指出。感謝朋友們對本站的支持!
原文鏈接:http://blog.csdn.net/yutong5818/article/details/78426599